本报西宁6月4日电(记者刘鹏)今天上午,青海省环境保护局康维新局长向新闻界公布了《青海省1997年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公报表明,地处青藏高原、江河源头的青海省环境状况令人担忧,尤其是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,直接影响整个流域。
全省生态环境的现状是:截至1997年,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340万公顷,土地沙漠化面积1252万公顷。每年流入河道的泥沙量达9026万吨。全省草场退化面积530万公顷,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6.8%。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青海省域内黄河入流量减少23%,成为黄河下游水荒和断流时间愈来愈长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,使原本自然条件恶劣,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已经无力承受。
青海省为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做了大量的工作。全省已经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,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为515.04万公顷,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.14%。青海湖、隆宝滩两个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《国际重要保护湿地名录》。青海湖鸟岛的鸟类数量已恢复到198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。治理水土流失、绿化、人工种草等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青海省副省长苏森表示,从现在起,青海人民要立即行动,坚持不懈地努力,到下个世纪中叶,绿化全省所有适宜绿化的地方,改善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,为下游的人民生活、工农业生产做贡献。